fbpx

我常強調“自我意識”,無論在說書、podcast,甚至是 Needle 內部團隊的教育,我都希望大家可以有意識地“選擇”自己的情緒和該做的事,而不是下意識或慣性地進行日常社交/心理活動。

當然,強調歸強調。持續提醒是無法徹底改變習慣的,只能減少習慣肆疟。據說每個人的日常活動有95%是習慣,只有5%是非習慣。這個數據可以解讀成,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已經成功一半,又或者是,你要顛覆自己本來做事的方法,是極度困難的。

所以,可以做的就是“持續自我提醒”,特別是對情緒部分的自我意識。

MCO 3.0 會讓我們的生活再造成什麼傷害呢?我已經無法想像在經濟領域上的破壞會有多嚴重。自從創業以來,被疫情打垮的企業的故事每一天都在聽,幾乎每一天都在聽到“幫幫忙”,除了是我個人的業配,Needle 的案子也因為有一些企業我們很認同,也很喜歡企業主的理念,同時也希望可以幫到內容創作者賺到一點錢,所以我們都在“幫幫忙”。可以送的服務,可以額外給的內容,我們都沒有在手軟。

這是經濟。情緒呢?

之前和一位學院的院長吃飯,他說發現最近學生都有莫名的“叛逆”,一開始以為是什麼理由不聽話,細聊之下才發現是因為疫情而產生的鬱悶,久而久之,情緒就開始反彈而變得複雜。

我一開始以為疫情打擾了情緒,是大人的專有困境,畢竟大人要找吃,要考慮未來,原來青少年也會有。

箇中原因,讓專家去說。我是覺得,思想成熟的大人們,如果可以每天花睡前10分鐘去“理解自己一天的所思所行”,提升自我情緒的意識,在疫情低氣壓期間不錯的練習。

MCO與否,對於我個人來說,影響不大(雖然生意影響不小),因為MCO畢竟是政策。政策能幫助人民的幅度,大學之後我對此的希望已經直線下降。約半年前我就意識到疫情是一場潮州歌Gigigugigi的抗爭。

每個人只要越自私,越怕死,就越能戰勝。

這些政策上的阻嚇,對於懂事態嚴重(或者有看國際新聞)的人來說,只是職責上必須做的表面工夫。

我自己的心態已經MCO很久了。除了外在防疫,內在保養好免疫,也是我都在努力的,也一直提醒身邊的人。當然我也不會鐵齒說我一定不會有事,只能盡做。

盡做。

時間彷彿靜止,我們在(暫時)看不到盡頭的dejavu輪迴, 1.0,2.0 ,3.0。

也不知道為什麼有點零?難道還有 1.5,2.33 不成?

妖。